一、空鼓的成因和危害
空鼓,是混凝土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,通常是指面層與基層之間因粘結不牢而出現間隙的現象,俗稱“兩層皮”。常見的空鼓有兩種情況,一類是混凝土地坪空鼓,通常混凝土地面構造是在混凝土結構層表面,二次澆注50~100mm厚細石混凝土,直接作為面層或找平層使用,二次澆注的混凝土極易出現空鼓;另一類是石材、面磚鋪貼后產生空鼓,影響使用功能。
(一)混凝土地坪空鼓
1. 長期振動:地下車庫地坪、工業廠房地坪在使用過程中,車輛、叉車行駛產生振動,導致面層與基層空鼓、脫開
2. 界面劑使用不當:在施工面層混凝土時,界面劑粘結不良,導致新、老混凝土之間產生空鼓、脫層;
3. 基層薄弱、處理不當:結構層混凝土基面起砂、起灰、開裂;或清潔不徹底,形成薄弱面,導致空鼓;
4. 基層表面有隔離層:結構層混凝土基面上涂刷了防水材料、鋪裝發泡混凝土都會導致面層混凝土粘結不良。
(二)石材、面磚空鼓
1. 石材背網產生隔離層:帶有背網的石材鋪貼時常常出現空鼓,是由于背網與石材粘結不良,或石材粘結劑與背網粘結不良;
2. 粘結劑使用不當:多數的粘結劑粘結強度低,不適合密度高、滲透性低的石材、玻化磚;施工時粘結材料不密實,產生粘結層空洞;
3. 使用環境的溫濕度變化:氣溫、濕度的變化引起的變形,易使面磚粘結材料逐漸失去粘結力。很多案例中觀察到寒暑假期間玻化磚空鼓、脫落比較明顯。
二、正確的空鼓修復方法
原始的修復方式是鑿除,重新打混凝土,不僅費時費工,而且切割、鑿除過程中會對混凝土產生振動破壞,使空鼓面積擴大;根據工程實際狀況調查,更常見的質量問題是,重新澆筑的混凝土,仍存在產生空鼓的可能。
1、切除后重新打混凝土:
將空鼓位置全部切除,地面清理干凈,做界面處理,重新打混凝土。未交付使用的工程,工期要求不高,有充裕的時間。
特點:現場停用,對業主產生較大影響,且工期較長,振動破壞,使空鼓面積擴大,重新打混凝土時,存在二次空鼓的隱患。
2、微孔注漿修復:
在空鼓部位打孔,埋設注漿嘴,灌注專用樹脂,檢查灌注飽滿狀況,完成修復。適用范圍廣,對現場無特殊要求
特點: 施工簡便快捷,工期較短,修復過程不影響業主的正常使用,修復后的外觀基本保持原樣,整體美觀
三、微孔注漿技術簡介
微孔注漿技術是一項專門針對混凝土二次澆筑面層空鼓、石材空鼓等進行化學灌漿的新型技術。利用高壓注入原理,通過灌注工具——壓力注漿泵,將低粘度、高強度的空鼓修補材料——灌漿樹脂注入到空鼓內部,自動完成對混凝土空鼓部位的填充、粘接、修復,提高混凝土地面結構的耐久性和整體性。數百項工程實踐證明,該技術是對混凝土地面空鼓進行修補的佳工法。
四、材料:灌漿樹脂(空鼓裂縫專用)
專門針對混凝土空鼓修復研制,廣泛應用與混凝土、瓷磚、石材等空鼓修復,可通過低壓及高壓兩種方式灌注,修復處理后可徹底根治空鼓難題。
特點:低粘度,高流動性;可滲透至細微的空鼓位置,達到灌注飽滿的效果;無收縮,微膨脹;樹脂本體無收縮,灌注后可確保空鼓位置填充飽滿;粘接強度高,雙向滲透;將基層與面層牢固粘接;
五、微孔注漿步驟:
1.空鼓數據統計
施工前,先對各樓層地面、墻面空鼓情況進行一次全面、詳細的統計,用小錘逐塊遍敲,統計盡量詳細,在排版圖上標示清楚。
2.鉆孔定位
布孔對灌漿的效果影響很大,要由專業技術人員對每塊空鼓的鉆孔位置進行設計、定位。
3.通透性測試
用高壓泵先對鉆孔進行通透性試驗,保持通透性為順利灌漿的關鍵。
4.板縫封閉
為保證加壓注漿時漿液不外流,注漿前要對板縫進行封閉。
5.加壓注漿
用專門注漿嘴,將壓力注漿泵的壓力調整到合適的數值,將配好的灌漿樹脂均勻地壓入注漿孔。
6.檢查與評估
邊注漿,邊用小錘敲擊檢測,掌握漿液的流向,測定飽滿程度。
7.清理與修補
由于灌漿樹脂固化后強度較高,清理較難,注漿時應隨時注意清理外溢的樹脂,可用抹布蘸乙醇擦除。為保證空鼓石材與與墻面的連接,確定灌漿效果后,可增加不銹鋼釘錨固。修補注漿孔。
8.養護
采用微孔注漿修復空鼓后,其硬化通常需要48小時完成,在養護期內,嚴禁振動踩踏。